【 研討會規劃 】
114年〔跨領域學術/實務研討會〕
主題: 【少年感,舞動跨領域藝術陪伴的吉光片羽!】
♦ 實體教室 + ►線上直播
舉辦|中國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
召集|社團法人台灣榮格取向漢方藝術心繕學會(JCA)
企劃|徐玟玲
課程|中國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青田/大安分部 + 線上Google Meet 同步
地址|台北市和平東路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55號3樓
◆ 場A:跨領域專家論壇|(4.5h)
2025.06.21(六)13:00-17:50 (►場A連結)
◆ 場B:全息手繪工作坊|(4.5h)
2025.06.22(日)13:00-17:50 (►場B連結)
◆ 場C:視覺日記個案發表會|(4.5h)
2025.06.22(日)13:00-17:50 (►場C連結)
◆ 場D:藝術陪伴倫理案例反響與綜合討論會(僅線上)|(6h)
2025.06.25~27(三~五)19:50-21:50 (►場D連結)

■ 關於少年感
「少年」指的是12-17歲年齡段的男孩和女孩;而「少年感」則形容生命力年輕、有活力的人。
我們一起從藝術X榮格X中醫看見藝術陪伴的生命力與安全感,並啟發彼此!
■ 關於藝術陪伴
藝術陪伴(Art Accompanying)是運用藝術工作來促進個人身心健康的陪伴方法,常見的型態包括繪畫、雕塑與建築、園藝、飲食手作、編織、攝影、舞蹈、音樂和戲劇等,能陪伴我們體驗創作過程中的感受並表達情緒和思想,或釋放壓力和焦慮,或捕捉內心世界並反思和理解自己的情感,或改變不良行為並增強自信心等。藝術陪伴者須根據個別的需求和目標,來規劃適合的藝術活動,同時也須要維護陪伴上的倫理,來確保在場每個人的身心安適。
■ 研討會由四場不同形態的組構,看見少年感生命力
◇跨域專家論壇:少年感身心的安居樂活!
◇全息手繪工作坊:啟動少年感的無盡陪伴!
◇視覺日記個案發表會:與少年感同在!
◇藝術陪伴倫理案例反響與綜合討論會:維護少年感的平安!
■ 研討會召集
台灣榮格取向漢方藝術心繕學會(Taiwan Jungian Chinese Medicine-Based Art Healing Association,簡稱JCA)匯集榮格心理學、漢方醫學、金繕藝術心理學相關人才,整合跨域知能,以創新發展本土之藝術心繕資源。研發榮格取向漢方藝術心繕實務方案及學術產品,推廣有益社會、企業與民眾身心健康的藝術調理活動與服務。
(觀看更多 JCA介紹 - 連結)
■ 研討會 ( 場A;場B;場C;場D ) - 研討會資訊 & 報名表單 [google 表單] (►連結)
----------------------------------------#
■【少年感,舞動榮格x藝術x中醫的吉光片羽!▏[免費] 研討會行前座談會】
● 4/24(四)pm7:50~9:30 ► [免費] 100分鐘 - 線上直播
● 免費報名 [google 表單] (►連結)
----------------------------------------#
【◆ 場C ◆ 視覺日記發表會 ▎少年感的無盡陪伴!與少年感同在!】

【 場C| 6/22(日) 13:00-17:50 視覺日記發表會(要旨) 】
藝術陪伴的靈魂是藝術創作,本研討會聚焦在手繪與圖文紀錄的工作。手繪與圖文紀錄的過程,是雙重的心靈陪伴,使我們可以在創作中更好地與自己連結,從內心的平靜與力量中遇見少年感。
全息手繪工作,是聚精會神沉浸於當下的全息(Holography)意象,即《華嚴經》中「一能為無量,無量能為一」的整體觀,當我們專注於吐納間的一個個細節、將感受和思緒釋出為具象化的藝術作品,即使微小,皆可以是啟動少年感的無盡陪伴。
視覺日記,則是由片片斷斷的圖文形成,具有哲學的分形(fractal)概念,呈現出《華嚴經》中「一塵中現無量剎」的整體觀:宇宙萬物都微妙地相連著,一己小宇宙萬物也不例外,每一幅圖畫、每一段文字,都是個體世界的一個縮影,也都育有少年感。
【 場C| 視覺日記發表會|主持人、發表人分享(摘要) 】
●少年感聚焦議題:
#一塵中現無量剎的整體觀。
#每一幅圖畫、每一段文字,皆是個體世界的一個縮影,都育有少年感。
●場C 分享摘要 ▍主持人 ◆楊善淳
古希臘人以「庫羅斯」(kouros)稱呼「年輕人」,然而該詞彙最深的意義與實際年齡無關,也並非專指藝術史上大理石雕像所展現的青春體格。其實,「庫羅斯」可以用來讚美任何一位把生命視為挑戰、帶著激情面對未來,因此超越了歲月的人。
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少年感」,透過藝術關照萬事萬物所映照的微小宇宙,灌溉當中蘊藏新生的種籽。期待能夠藉由創作歷程的分享討論,呼喚每個人內在受到塵埃遮蔽的希望之光。當我們不再被時間追趕,停下來仔細傾聽心靈的需求,一點一滴滋養潛能,喜悅的綠意就會開始蔓延。每一刻,我們都可以展現「庫羅斯」不朽的創造力。
在【視覺日記發表】方面,將聚焦於藝術創作如何成為探索生命、關係與成長的重要媒介,透過五位發表人的心路歷程,帶領我們感受藝術中蘊含的深層意義與情感共振。
五位發表人的視覺日記,每一次停下工作就是一個回合,一回合又一個回合,歷次的畫面累積為一個階段;回顧一階段的歷次畫面,可以從中洞見內在生命的發展,也可能發現有意義的內在信念或希望。我們將隨著創作者一同見證藝術作品如何連結過往與當下、喚起對人我關係的深層思考。他們的日覺日記,不但啟迪其個人成長,也將與我們在藝術與生命交織的氛圍下,溫馨地對話。
▍場C 視覺日記發表人 ◆侯慧
《當時到現在的我和你》,相識相處相約,是我的圖像陪伴回顧的計畫。
生命中的不同時期都有某些印象特別深刻的人,帶給我們特別的一段經歷;《當時到現在的我和你》探討在不同關係中「我」與「你」的相處過程。
選擇了幾位在某些時刻對自己有重要影響的人,在一段時日裡連續邀請他們逐一與我處在同一個間間自由活動,彼此自在
而我運用直覺畫描述每段關係,以當下感受來選擇不同媒材,有堆疊的,濃郁的、厚實的、流動的、透明的...,不同感受的交織,展現每一段關係裡獨一無二的滋味...
透過「人」、「我」而有的互動歷程,及「逐一回顧圖像陪伴作品」,再空揉合蒸餾出一個個從當時到當下的意象……
著手創作時,一邊反覆思索藝術陪伴中的人我關係,也一邊嘗試從第三方視角,察覺自己對每段關係的直覺感受,做再次整理,或能坦然面對,或能為自己的原本既定主觀想法做轉化等...
隨著《當時到現在的我和你》進行,也悄悄為自己與這些既有的關係打開新的一頁。
▍場C 視覺日記發表人 ◆沈庭瑀
創作於我,是一場與無意識對話的旅程,也是整合自我的過程。透過圖像,我觸摸到那些破碎的痕跡,看見修復的可能,在失落與重建之間來回流轉。黑暗與養分同時存在於內心的沉澱之處,而那些尚未被言語整理的思緒,則透過色彩、線條與筆觸逐漸浮現,讓我得以與自己對話,將無序的情感轉化為可見的存在。
我一直是個情緒飽滿的人,快樂、悲傷、憤怒都來得強烈。曾經,這樣的起伏讓我感到困惑,但後來才明白,這就是我存在的方式。而創作,讓這些情感有了流動的間間。色彩與線條在畫面上碰撞、交錯、對話,它們不需要被過空修飾或壓抑,而是在過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
曾聽老師分享,在中醫五行中,水屬黑色,對應冬天。這個意象深深觸動了我——水的深處不是虛無,而是孕育養分的地方。黑暗中,生命正在積蓄能量,靜靜等待春天來臨,展開枝枒。這份理解帶給我極大的安慰與希望,我也希望透過創作、回顧歷程與覺察,傳遞這樣的感受——無論生命處於哪個季節,都能坦然接納,讓生命自在流動。
▍場C 視覺日記發表人 ◆楊莉敏
創作為我的生活帶來某種無法言說的自我表達和自我滿足感。在創作之後,為自己所帶來的可能是一抹微笑、兩三提問、幾滴眼淚抑或是些微嘆息等;而我彷彿也在這些似懂非懂和似明非明之間,給自己得著了喘息的間隙,以及短暫地安頓自身。
對日常生活裡的某種情緒、感受或想法等的片段性創作紀錄,在透過藝術方式抒發後,彷彿像是給當時的自我一種暫時性的完整感。而當這些部分的自我累積一段時間之後,依著時間的歷程再空鋪排和回看這些圖像式創作時,我或許會發現她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同質性或異質性的痕跡,而當我以較有距離式的視野再空回看時,似乎也有了重新與自我展開新的對話間間和時間,同時也展開追尋新意義的可能性。這種重新檢視的歷程,讓我珍惜和感恩自己過去的投入,現在的發現,並期盼未來的可能。
▍場C 視覺日記發表人 ◆張幼美
我運用《哲學樹‧心繕卡》(徐玟玲/李麗琴,2021)的圖卡象徵對應自己的現在、未來做為此次圖像日記的探索啟航。從看見航行的「綠之心船,到帶著祝福的「美人樹曼陀羅」;從發光的花向外綻放,到看見內在的起伏。
在著手創作時讓眼睛跟手、耳朵、身體來到當下並且感受呼吸,並運用隨手可得的導引媒材連結躲起來的小故事轉換成美麗的能量。透過手作的來回傳遞,讓內在間間裡看不見的深處轉換成圖像投射呈現。
每一次的回顧,都像翻閱日記本,像似回到創作的當下再次與自己對話,再次加以關照。榮格《紅書》裡有一段話深深地打動我:「生長中的植物在它右邊長出幼苗,當它完全成形的時候,生長的自然動力並不會越過末端的葉芽,而是流回主幹,回到小樹枝的母親,在黑暗中穿過主幹,鋪設一段不確定的道路,最後在左邊找到正確的位置,在那裏有新的幼苗長出來。」我想分享的圖像日記,彷彿像這般情境的心靈歷程。
▍場C 視覺日記發表人 ◆楊善淳
在心靈深處,萬物交織於意義的網絡上。和無意識共同創作,使我們跨越生命的侷限,感受到自然整體的韻律。如同大地枯榮有時,即便承受過黑暗的洗禮,自我仍然可以褪去老舊皮殼,在最恰當的片刻,展露新的羽衣。多年的藝術實踐,讓我發現,個人生活越是低潮的時刻,集體的夢境和幻想往往綻放更加綺麗的景象。
期盼藉著本次研討會的契機,和大家分享2023年完成的兩張水彩畫:《痛苦凝結成光》、《悲傷融化為水》,它們有著連續的關係,前者為積極想像之作,後者為刻意專注思考、補償前者的成果。
此外,2024年末,我無意間醞釀出了它們的續章:《海與間的晶花》。這三幅作品不僅記錄了自身成長道路發生的轉變,同時呼應大環境的氛圍,且無聲地持續演化。
----------------------------------------#
【 場C| 視覺日記發表會|主持人、發表人(簡介) 】
▌楊善淳—
• 「享享:羅羅 藝術 雜感」創辦人。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設計組學士、理論組碩士在學。 《祕其其中: 特羅羅學習筆記》作者。 •工作簡歷:與楓樹林出版社合作開設榮格心理學、神秘學、羅羅牌相關課程:「榮格與卡巴拉:蛇與樹的其密—談自性的圖式」、「名畫裡的煉金術:煉金圖像的心靈及藝術」、「 特羅羅入門課」、「榮格取向藝術治療」等。與大塊文化出版社合作錄製「《神明正在看著呢》韓國女巫同業對談」。與生命潛能出版社合作,撰寫《卡巴拉生命之樹神諭卡》推薦序……等。
▌侯慧—
•兒童美術教師/插畫設計。銘傳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國立台灣大學兒童美術師資認證。
•工作簡歷:音樂童年文教事業美術教師、美果童創美術教師、台灣迴協會美術教師、大玩藝術美術講師、蘭恩文教基金會美術教師、永和國中藝術才能想像力插畫教師、衛生福利部疾管署Chelsea And Friends 繪本套書插畫設計、音樂童年文教事業教材插畫設計、小馬哥國際有限公司繪本插畫設計。
▌沈庭瑀—
•畫丘藝術工作室兒童美術老師。台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學士。
•工作簡歷:手工藝教學(2015)。幼稚園外派美術老師(2016)。課程設計與美術教學:畫丘藝術工作室、來一課未來教室、實踐大學推廣教育部—兒童夏令營講師(2017-2025)。國小高關懷團體 藝術陪伴老師(2024)。進修「專業培訓與證書」:榮格取向本草藝術療癒|情緒工作坊、藝術巧伴師資培訓、藝術陪伴 x 榮格藝術「積極想像金鑰匙之旅」培訓、And Action進階人生教練培訓。
▌楊莉敏—
•社工師/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所在職專班碩士在學
•工作簡歷:淡水馬偕紀念醫院社工師迄今。
▌張幼美—
•繪本藝術自由創作者。大仁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學士。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陳璐茜繪本/創作師資培訓」結業。
•工作簡歷:新北市新生幼兒園保育員;新北市雙城幼兒園保育員。創作展覽:2023年國父紀念館 徐玟玲老師藝術療癒課程成果展、2019年6號藝廊「畫作觀摩展」、2016年「1+1YUMI+NANA圖文展、2011年中國文化推廣教育部「8th繪話巴士」聯展、2011年「動靜間的深呼吸」聯展、2011年「旅行箱裡的房間」聯展等。作品創作:以想像力、自然創作多媒材;色鉛筆作品「創造」、「期待的旅程」錄錄於台灣繪本協會/陳璐茜「百變色鉛筆」
----------------------------------------#
【 ◇後記:為什麼周杰倫? 】
為什麼周杰倫?
113年有一波現象級的集體表達性音樂盛會!四十五歲的周杰倫,有完滿的家庭並成為幸福慈祥的三寶爹,他和他青春時鋒芒四射的畫面有點不一樣了…,但是,「少年感」還在,也興許是這少年感,牽動跨世代歌迷來心動地唱著他的歌彷彿唱著每個人自己心底的歌,使他20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在流行。
周杰倫的少年感,是帶著「狂」的少年意氣,即使有長年為人詬病的咬字不清,他就是能用獨特唱腔和寓意,十分自信地讓歌迷愛不釋手,他說「我的風格就是沒有風格,很多元,什麼歌都能寫。」「我是一個貪心的藝術家,一切,全部都給你們了」。
但他身邊的人說:「他絕對不會讓你知道他到底在家苦練了多久!」
少年感周杰倫的長紅現象,不禁讓人這種「少年感」,與形容青少年叛現象的「中二病」或被榮格心理學者討論的「永恆少年」,有什麼同與不同?
「少年感」如何能不受突破困境與自卑而高飛、又免於在高處被太陽熔化想像之翅而墜落,甚至推動人生朝向成熟的個體化之旅?
相信,身心陰陽調和的整體平衡是必要的條件,「平衡」也是通行於藝術、建築、榮格、中醫等各領域的王道。
因而,研討會首日的論壇希望藉由周杰倫的影音《爺爺泡的茶》、《本草綱目》中所流露的具象化「少年感」線索,邀請跨領域專家從多元視角聊聊:
藝術表達如何能促進個人身心的陰陽調和、渡過少年「中二期」、中年「類中二期」,超越「永恆少年」,使整體生命保持平安的活力;繼而交流藝術X榮格X中醫共同守護少年感的前景。
*註
《爺爺泡的茶》:收錄於『八度空間』專輯2002年7月18日。演唱:周杰倫(Jay Chou)。作詞:方文山。作 曲:周杰倫。
影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PjnubLRN0
《本草綱目》收錄於『依然范特西』專輯2006/09/05。:演唱:周杰倫(Jay Chou)作詞:方文山。作曲:周杰倫。
影音: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CD06hC1KGU
----------------------------------------#

【研討會內容相關說明之報導】
場A ●跨域專家論壇:少年感身心的安居樂活!
報導一:https://reurl.cc/nqGLX6(<跨域藝術陪伴四層次>JCA官方fb)
報導二:https://reurl.cc/V0Gm7n(<場A發表人摘要分享>JCA官方fb)
報導三:https://reurl.cc/o8zDVq(<紅色的和諧>徐玟玲的榮格心理花園fb)
場B ●全息手繪創作工作坊:啟動少年感的無盡陪伴!
報導一:https://reurl.cc/Y4A8E0(<全息放鬆呼吸>徐玟玲的榮格心理花園fb)
報導二:https://reurl.cc/OYq9W3(<場B發表人摘要分享>JCA官方fb)
報導三:https://reurl.cc/6jrm76(<求雨人的全息象徵>徐玟玲的榮格心理花園fb)
報導四:https://reurl.cc/yR18j2(<賞讀窗邊的玫瑰>徐玟玲的榮格心理花園fb)
場C ●視覺日記個案發表會:與少年感同在!
報導一:https://reurl.cc/dQrdqk(<場C發表人摘要分享>JCA官方fb)
報導二:https://reurl.cc/M6lRyL(<視覺日記的意義>徐玟玲的榮格心理花園fb)
報導三:https://reurl.cc/RY1xDG(<賞讀藍窗裡的視覺日記>徐玟玲的榮格心理花園fb)
場D ●藝術陪伴倫理案例反響與綜合討論會:維護少年感的平安!
報導一:https://reurl.cc/2KgpVa(<藝術陪伴倫理議題>JCA官方fb)
報導二:https://reurl.cc/7Kogx5(<場D發表人摘要分享>JCA官方fb)
報導三:https://reurl.cc/2Kg5br(<賞讀伊卡洛斯裡的藝術陪伴倫理>徐玟玲的榮格心理花園fb)
----------------------------------------#
【 適合對象 】
1. 練習過陪伴的非助人工作者
2. 追尋成長的專業助人工作者
3. 心理健康相關工作者;社區藝術陪伴工作者;藝術教育工作者
4. 對跨領域學術/實務研討會【少年感,舞動跨領域藝術陪伴的吉光片羽!】 內涵有興趣的一般成人
----------------------------------------#
【 學費優惠 】
※線上購課享95折
※文大推廣之舊生 與 兩人以上同報可享9折 (適用電話購課、臨櫃繳費)。
----------------------------------------#
【 備註 】
一、主辦單位: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二、本課程為研討會無頒發文大推廣部結業證書
三、此為 ♦ 實體教室 + ►線上直播 同步進行
四、線上直播使用 GoogleMeet 會議軟體
五、實體上課教室地址:台北市和平東路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55號3樓
☎ 課程洽詢:02-2700-5858 #1(文大服務櫃台) #8616 (10:00-19:00 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