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介紹
社會體制急遽變遷,產生許多個人、家庭和社會問題,為了因應社會脈動與時代趨勢, 心理師法在九十年十月三十一日於立法院第四屆第六會期第六次會議上二、三讀通過,並於九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由總統公佈實施後,自此,台灣的諮商與心理治療專業正式進入了專業證照的時代,這也意味著諮商與心理治療專業要建立證照制度時代的
教學內容
■生命敘說專題研究(3學分)—陳賢寶/助理教授【每週一19:00~22:00】
說故事的力量:每個故事,都有著秘密,而秘密決定了一個人的社會角色,在心理學可能稱之為信念、陰影、情結亦或焦慮的機轉,不論是什麼,因為秘密而有了張力,那股張力驅動著故事的走向與起伏,也驅動著我們學會選擇與前進,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悠遊與參看著,這是一個機會,成為自己的生命考古師,此時的回顧與整合,是為體悟生命中的美。
課程透過閱讀、討論、書寫與分享,從而體驗與實踐生命歷史的拆解、意義的建構與整合歷程,經由敘說的學習行動中,開始定義自我,把自己從無以命名的框架中區隔出來,使生命的晦暗、斷裂得以被照亮與接續,澄清生命的價值與連續性。故本課程中的目標:
1、理解生命敘說的探究議題:自我與社會框架的形成與對比,包含父權、性別議題。
2、論述與批判思維建構:結構中與結構內的父權運作,性別覺醒又回到父權運作的性別困境,覺醒歷程的內在焦慮與體內覺醒力道衝突辨識。
3、方法學的理解與實作練習。
■情緒心理學專題研究(3學分)—陳玉樺/助理教授【每週三19:00~22:00】
本課程情緒心理學的專題研究課程,探討情緒相關的主要議題,包括情緒的演化觀點、文化因素、生理、腦的結構與反應及情緒發展,後則是如何增進情緒適應,將焦點放在正負向情緒的介紹及個別差異、臨床心理學、情緒調控及其研究發現與未來研究導向,俾能使用良好情緒、有效能且又富創意的方法來經營人生。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專題研究(3學分)--彭心怡/助理教授【每週五19:00~22:00】
認識當代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協助同學熟悉諮商理論與技術的不同取向,學習心理諮商過程中:
1.健康心理功能的定義,適應不良的成因與解說
2.個人成長、改變歷程的概念與目標
3.諮商關係的運作以及核心諮商的技術
4.各諮商理論取向之應用療效與限制
5.多元文化諮商、倫理與法律規範
優惠辦法
凡於2月20日前辦理註冊者,雜費減免貳仟元.國定假日及農曆春節期間(1月20日至1月30日)暫停受理報名。
(學分費:3500元/每學分、雜費:4000元/每學期、新生報名費:500元)